洲上烟火有人家,从七十年代开始
洲上烟火有人家,从七十年代开始
当前位置:首页 > 言情 > 洲上烟火有人家,从七十年代开始 > 第8章 民办教师扫盲

第8章 民办教师扫盲

加入书架
书名:
洲上烟火有人家,从七十年代开始
作者:
何心荷
本章字数:
4384
更新时间:
2024-11-21

时光如水,岁月如梭。

乡村的生活,就在每一天的公鸡打鸣声中开始;在青瓦顶上的袅袅炊烟中谢幕;在东埂青翠的田野里挥洒希望;在西洲橘江的落日中悄然流逝。

繁忙的5月转眼而过,社员们通过每日的辛苦劳作,在田地里种上了棉花苗,插种了红薯苗,维护了花生苗、大豆苗、芝麻苗等各种农作物。

一片片绿色的小苗儿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口粮,是他们这一年的期待和希望。

…………

6月的到来意味着农耕活动的减少,社员们相对来说就有了一点点闲暇时间。

作为小队长王国忠,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,不仅要抓紧生产的任务,还要关心社员们的思想教育。

他经常在雨天或者夜晚,组织社员们学习各种政治思想书籍,还要求他们定期在队里,汇报个人的思想觉悟。

对于那些不识字的社员,小队长还特别安排了文化课,帮助他们扫除文盲。

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较为严重,大多数女孩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,甚至连基本的识字能力都缺乏。

相比之下,男孩子则更容易获得上学读书的机会。于是,在扫盲课堂上,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和妇女们。

秦玉兰就是其中之一,她没读过书,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扫盲对象。

一开始那些女孩、妇女们都不想去上课,有那时间不如在家绣花,纳鞋底,打毛衣,带娃娃,动脑子写字的事情当然不愿意做。

小队长王国忠只得在开社员动员会的时候,宣布上夜课给予一定的奖励,那奖励就是来上课给1-2个工分,学习成绩考核好的,还额外奖励杂粮。

奖赏之下,必有心动,生产队里的文盲们就都去了,当然还有一些顽固的妇女不想去。

江新大队是个超大的村子,在棉洲公社(镇)的西北边,长江水从西向东,环绕而过。

这个大队一共有24个生产小队。每几个小队中间就有一所民办小学,所以扫盲的任务,就落到了小学里的民办教师身上。

他们白天教孩子们上课,晚上还要教小队里的成年文盲上课。

后来,几个老师忙不过来,小队长王国忠就向大队里打了报告,推荐上海知青徐文彬去小学里做代课老师,帮忙教数学,意外得到了大队里的批准。

因为乡村教师资源缺口大,工资低,没几个人愿意做民办教师。

况且徐文彬是上海的高中生,文化高。这一年来,他积极的参加劳动改造学习,表现良好,并没有走资派的作风,因此也赢得了小队长王国忠的信任。

小队长王国忠当然也有点私心,因为吴卫华以前是记工员,与他关系很好。

他尽量帮助瘫痪的吴卫华和朱海燕一家,而徐文彬住吴卫华家也是他故意安排的。

毕竟徐文彬是一个男劳动力,他养活自已足足有余,住吴卫华家,或多或少的总能帮他们做点事情。

王国忠有时候去看望瘫痪的吴卫华,吴卫华也会感激王国忠,夸赞徐文彬帮他家许多忙,说他甚至拿出粮票和钱,给朱海燕补贴家用。

小队长王国忠在吴卫华家,也发现徐文彬房间里有许多提高思想觉悟的红书,知道他爱看书,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,这回小学里缺教师,就自然而然的推荐他去了。

徐文彬当然愿意去教书,他爱看书,爱画画,这一年来忙农活,看书画画的时间特别少。如果做小学老师,看书的时间自然多了,对他而言甘之如饴。

这个小学名叫“西堤小学”,位于13队的一处内堤之中。学校的建筑非常简陋,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,作为教室和教师办公室,此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操场。四周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,景色倒是非常宜人。

11至16队的孩子们都会来到这里上学。由于当时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,再加上提倡扫除文盲从娃娃抓起,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教育。

因此,这几个生产小队的孩子们数量众多,共有一两百个大大小小的孩子。

西堤小学仅有五个年级和四位教师,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也不相同。当徐文彬到来之后,学校便有了五位老师。

徐文彬第一次去西堤小学代课的时候,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——倪媛媛。

原来,他们是同一批被分配到棉洲公社、江新大队插队的知青,而倪媛媛也来自上海。

与徐文彬不同的是,倪媛媛作为一个女孩,再加上家庭成分干净,一来到这里,就被安排到了西堤小学担任教师,并住在了13队的小队长家里。

农忙放假的时候,她也会偶尔参加集体劳动,大部分时间,她都是在小学里教书。这就使得她,不用像其他知青那样面临艰苦的劳作环境。

倪媛媛也是个思想觉悟很高的人,性格活泼开朗,对农村建设教育充满了热情。她非常喜欢这片广阔的天地,热爱这个洲岛的风景、清新的空气以及可爱的孩子们。

每天,她都带着灿烂的笑容,开心地教授孩子们知识,不仅教他们识字、读书,还会额外教他们唱歌、画画等各种才艺,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。

倪媛媛的乐观态度和对教书工作的热爱,也为她在几个生产队里赢得了好口碑。社员们见到了她,都非常尊敬客气。

这一年里,她偶尔也会带着书,来15队给徐文彬看,聊聊家乡,打发一下思乡之情。

每次见到倪媛媛热情洋溢的生活态度,徐文彬便愈加自卑。他家庭成份不好,无法做到那么高的思想觉悟,就慢慢的疏远这个上海老乡。

有时候倪媛媛也喊徐文彬去公社(镇上)知青点,见见其他的几个上海知青。徐文彬都借口忙农活,不去见他们。

这会,徐文彬来西堤小学教书,就避不开倪媛媛了。

对倪媛媛而言,徐文彬的到来,让她欣喜若狂。只要看见徐文彬就拉着他,“侬啊…阿拉啊…”用着家乡的方言聊个不停。

她不知道徐文彬为什么总是回避自已,对她而言,徐文彬是他们一起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志加老乡,革命友谊自然深厚紧密。

徐文彬心中无奈,却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倪媛媛的热情。他只能尽量避免与她接触太多,他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,毕竟他的家庭成份是“走资派”,他不想与倪媛媛走得太近,以免连累到她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